海泡石具有纤维状形貌、巨大的比表面积、表面反应活性,是理想的催化剂载体‘ 37),并发挥协同催化作用。海泡石纤维负载催化剂的制备方法主要有四种:
水热(晶化)—还原法:在高温高压下沉积金属盐类、高温下盐类分解及在氢气气氛中金属氧化物还原等一系列过程制备金属/海泡石催化剂的一种方法。不溶或难溶于水的金属盐在高温高压下通过溶解或反应生成该物质的易溶产物并在达到一定过饱和度时开始结晶、生长,这就是金属盐的水热晶化。随后再将海泡石负载晶体在高温下热分解为相应的金属氧化物,再通人氢气进行高温还原,便得到了附着有金属晶体颗粒的金属/海泡石催化剂。
微乳液一海泡石浸润法:微乳液通常是由表面活性剂、助表面活件剂、油、水组成的透明的各种相同性质的热力学稳定体系。将海泡石载体加入到已有超微粒子的微乳液体系中,强力搅拌一段时间使得浸渍吸附均匀、完全,然后真空干燥去除溶剂,再经高温煅烧除表面活性剂,最后用氢气还原金属氧化物制得超微金属/海泡石催化剂。
溶胶法:溶胶又称分散胶体,是粒径为1 - 100nm分散相细小粒子分散在介质中形成的分散物系。该方法是将制备的金属单只胶体在超声分散的条件下,分散于改性海泡石上,可得到分布均匀的超微细金属/海泡石复合催化剂。
浸渍还原法:金属盐类溶液浸渍于海泡石后,在高温煅烧条件下生成氧化物,再在氢气气氛中高温还原,就制备成了金属/海泡石催化剂。此方法的优点是金属负载量大、颗粒小、分布均匀,催化剂活性较高。缺点是抗毒化及耐老化能力较差。浸渍方法及顺序的选择有时可能对催化性能产生较大的影响。
咨询热线
13378657020